白酒抗癌?這是要顛覆人類的醫學常識嗎?真荒唐!
【中國白酒網】近日,一篇題為《白酒有抗病毒抗癌作用!終于可以正大光明的喝兩口了……》的文章在朋友圈中瘋傳,閱讀量短時內迅速突破50萬。
事情緣起于2017年11月2日,中國食品協會、中國酒業協會和江南大學舉辦了一場“中國傳統白酒研究重大突破”新聞發布會。會上,江南大學副校長徐巖教授發布了有關中國白酒的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在國際上檢測并鑒定了中國傳統白酒中的非揮發性脂肽化合物地衣素。基于這一研究成果,網傳文章認為,脂肽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功能和效果,其抗癌活性、抗病毒活性、溶纖活性和抑菌活性非常突出,證明了白酒的抗菌、抗病毒、抗腫瘤、抗凝血、降膽固醇的功效。文章由此進一步得出了“白酒抗癌”的結論,并宣稱“2016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發現的‘細胞自噬’機制佐證白酒的抗癌作用”。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調查發現,江南大學關于白酒的研究成果確有其事,但網傳文章卻對學術研究進行了過度解讀。
科學松鼠會成員、自媒體人“@瘦駝”發布文章指出,上述研究成果的價值主要在于兩點。第一,可分析出發酵型白酒中,堅果香、煙草味、花果香等風味的源頭;第二,還標志著現在檢測技術越來越精準,痕量檢測甚至可以檢出一萬億分之一這樣的濃度水平。(注:所謂“痕量”是指極小的量,少得只有一點兒痕跡;在應用科學領域,某種物質的含量在百萬分之一以下稱為痕量。)
上海同仁醫院營養科主任張靜表示,白酒通常為糧食釀造,有營養成分很正常,也不是什么新鮮事。網傳文章所述白酒中的抗癌、抗病毒物質需用痕量檢測技術,說明其在白酒中的含量實在太少。換句話說,如果想要白酒里這些物質起作用,可能得喝下海量的白酒才行。并且,這類物質的作用也沒有經過臨床實驗,具體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張靜強調,必須重視的是,攝入過量酒精相較于攝入白酒中的抗癌、抗病毒物質,顯然弊遠遠大于利。早在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癌癥研究部就得出結論,酒精是一種致癌物質,也是引發人類癌癥的主要原因之一。飲酒后,酒精在肝臟中轉化成乙醛,乙醛具有很高的生物毒性。雖然,乙醛會再轉化為無毒無害的乙酸,但轉化率不會是百分之百,每次都會有一些乙醛被人體吸收,長此以往勢必產生問題,就像吸煙致癌一樣。科學期刊《Addiction》發布的一項研究稱,酒精會導致7種癌癥:乳腺癌、結腸癌、肝癌、食道癌、直腸癌、喉癌和口咽癌。在上述癌癥類型當中,因喝酒致患癌死亡的人數占全球癌癥逝者的6%左右。過量攝入酒精會致癌是不容置疑的醫學常識。
那么,2016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發現的“細胞自噬”機制真的可佐證白酒的抗癌作用嗎?日前,微信認證為國家衛計委權威醫學科普項目的唯一指定網站的公眾號“百科名醫網”發布了題為《白酒能抗癌?還要臉不?》的辟謠文章。文章指出,獲得2016年醫學諾貝爾獎的研究是關于酵母菌的遺傳特性,跟酒精沒任何關系。該研究發現,酵母中具有細胞自噬的關鍵基因,自噬過程能夠清除掉淤積的代謝殘渣,清除“可能致癌物”,達到預防癌癥的效果。這個結論只能證明酵母菌具有防癌作用。因為釀酒的過程中大量使用酵母菌就直接得出“白酒可以抗癌”的結論,這樣的邏輯明顯謬誤。
綜上,“白酒抗癌”說法并無依據,“白酒可以肆意喝”更是大錯特錯!
張靜提醒,無節制飲酒極容易造成酒精攝入過量。一般來說,男性每天攝入40克酒精,女性20克酒精就會造成肝臟損傷。這里有個公式可以計算自己攝入酒精的量:酒精攝入量=酒精含量(%)*飲酒量*0.8。據此公式,男性喝50°的白酒,那至多能喝100克,也就是2兩。小酌怡情,貪杯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