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8日電 春節的腳步愈發臨近,經歷過一輪漲價潮后的酒企各顯其能,紛紛搶占節前的大好市場。不過,未必所有的酒企都能安穩過節,如在證券市場,華潤入股后的山西汾酒復牌遭遇三連跌;提價更名后的舍得酒業股價大跌。此外,近期瀘州老窖、老白干酒、古井貢酒等股價亦震動明顯。
同樣是企業層面的提價等動態調整,一線品牌酒企茅臺似乎總能穩坐釣魚臺,雖然股價小有調整卻始終保持整體上揚姿態。至此,春節前的酒企上演了較為明顯的股價分化現象,而發改委的白酒行業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也將對躁動的白酒市場帶來些許平靜。
白酒股誰在走跌
近期白酒股的日子似乎有些不太好過,其中山西汾酒無疑成為熱點之一。
2月4日,山西汾酒發布公告,華潤入股山西汾酒的傳聞被做實。據悉,汾酒集團受讓9915萬股A股股份給華潤,占公司總股本11.45%,每股轉讓價格為52.04元,轉讓總價款為51.6億元。
如今,華潤成為山西汾酒的第二大股東,面對這樣一棵大樹,汾酒自然有了更多的底氣。同樣在分析師及業內看來,這的確是一樁不錯的生意,而事實進展卻有些尷尬。2月5日到7日,山西汾酒復牌遭遇三連跌,其中前兩日連續跌停,各跌幅10%。
對此,《證券日報》引用業內人士的分析稱,山西汾酒公司股價跌停,除了與資本市場大環境(白酒板塊公司股價整體下挫)有關系外,也與這次華潤折價兩成不無關系。數據顯示,山西汾酒停牌前股價為65.42元/股,此次轉讓價為52.04元,折價約兩成。
同樣遭遇股市挫折的還有沱牌舍得,不過如今其已更名為舍得酒業。來自新浪財經的報道稱,舍得酒業自1月26日宣布將要更名后短短幾個交易日就下跌超過20%、截止于2月5日收盤,股價報收于37.49元/股,下跌8.34%。
該報道顯示,舍得酒業2016年底開始削減中低端“沱牌”產品,2017前三季度低檔酒收入就同比下降25.55%,拉低了整體收入增速。沒了沱牌,舍得酒業淪為空中樓閣,削減掉低端品牌的影響,已經在股價上得以體現。
以上并非個例。近期,多家酒企股價持續走跌。來自《證券時報》2月6日的報道數據顯示:“1月18日以來,水井坊股價從54.86元/股跌至如今38.94元/股,跌幅近30%。舍得酒業從1月23日的51.52元/股跌至如今37.49元/股,也錄得27%的跌幅。此外,瀘州老窖、老白干酒、古井貢酒等近期股價也震動明顯。”
誰是市場大贏家
與上面酒企相比,貴州茅臺無疑是大贏家,其股價一路飆升。據《新京報》日前報道,與2017年初開盤時334.28元/股的價格相比,截至該年度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價697.49元/股,茅臺股價上漲了109%,期間甚至一度突破1萬億元。
報道同時公布茅臺集團在2018年度工作會的業績數字,稱2017年度茅臺有望實現銷售收入764億元,并將2018年的銷售任務定為900億元。會議討論認為,茅臺提前實現千億銷售收入“已成為大概率事件”。
而就在不久前,茅臺官網發布公告稱,公司自2018年起適當上調茅臺酒產品價格,平均上調幅度18%左右。公告稱此次價格調整將會對公司2018年度經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自2017年以來,以貴州茅臺為首的白酒企業漲價消息此起彼伏,包括五糧液、洋河、郎酒、水井坊、酒鬼酒等在內,零售價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不過,能同時實現酒價、股價和業績齊漲的可能只有茅臺了。
而接下來,酒企漲價的風潮從此將要歸于平靜。近日多家媒體報道,1月30日,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召開白酒行業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旨在維護市場價格秩序、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促進白酒行業持續健康發展,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還作了重點發言。
實際上,提價對酒企業績的帶動作用還有待觀望。正如中原證券食品類分析師劉冉向《證券時報》分析所述,,雖然白酒企業提價會對業績有明顯增厚作用,但提價也肯定會對消費形成打壓,兩相抵消下,2018年白酒企業整體業績是漲是跌還很難說。如果后續白酒漲價對終端消費形成大的震動,那將是全行業的大問題。